第536章密议(2 / 2)

回唐 锦衣夜行 1736 字 3天前

李世民略一沉思便痛快的答应下来了,说道:“爱卿所言极是有理,这样吧,也不要什么十贴一,直接十贴五,哪个郡县提供一万担粮草朝庭两个月后就调拨他们一万五千担,都是治下的子民,何况这一次侯君集大肆抢夺附近的郡县,对这几个地方破坏也非常的大,现在朝庭又要向他们要粮,他们这是拿口粮来救济大军呢。叛军的损失我们朝庭还是应该补偿的。”

“陛下爱民如此,那些小民们必然感恩戴德。”杜如晦高兴的说道,如此一来,有了这么大的补贴空间之后,那些地方主管和地方乡绅必然全力支援大军了,好处是明摆在那里的。如此一来方炎大军的粮草供应想必不是什么大问题了,然后就是对南蛮人的态度问题了,杜如晦想了想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南蛮之地环境恶劣,生存多为不易,此次大军征伐主要目标还是侯君集,这南蛮人虽然可恶,但是也很可能是为形势所逼,毕竟他们是归侯君集所管辖的地带,作为从犯,朝庭还是应该从轻处罚的。”

李世民不由的点了点头,虽然心中也非常痛恨南蛮人的跟随造反,但是从大局考虑李世民还是很清醒的,想了想说道:“那杜爱卿以为当如何处置这些南蛮人呢?他们跟随侯君集造反事实已成,朝庭如果一点惩罚也没有,那朝庭的威信何在?以后这周边的其它蛮夷岂不是也会有样学样了?”

“陛下所言在理,惩罚肯定是需要的。不过眼下还不是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,臣想说的主要是这惩罚的程度,朝庭当如何掌握?虽然南蛮人数量不多,加在一起也只有一二十万人,但是他们都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南蛮群山里面的,那里险山恶水的,我们唐人如果迁移到那里,怕是很难舍生存下来的,而且我们的子民也少有愿意离开故土搬移到那里去的,当然,如果朝庭强征他们搬移过去也是可以的,只是如此一来却是有失民心的,是为下下策了。”杜如晦说道,李世民不时的点点头,对杜如晦的大局观李世民还是非常信任的,他也明白杜如晦的言下之意了,一二十万南蛮人已经算是很少了,就算朝庭要把这南蛮一族全部灭绝也不是什么难事,让这一族永远消失在历史之中,何况现在他们唯一的精锐兵马都已经被消灭掉了,抹杀这一族就更加的容易了,而杜如晦显然是正在反对这一政策的。

“放心吧,杜爱卿,朕能容纳的下周边如此多的蛮夷之族存在,又岂会单单容纳不下南蛮人呢。正所谓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嘛,我大唐威加海内,四夷臣服,靠的可不仅仅是武力威胁,前有始皇帝统一六国,却横征暴敛,对百姓视之如虎,最后二世而亡,这个教训我们不得不吸取啊。这南蛮人朕也不会对他们赶尽杀绝的。”李世民说道,对现在的大唐国势,李世民还是非常骄傲的,就是始皇帝在世的时候,版图也没有现在的大唐大,大唐是效仿秦治而来的,中央统一集权制度,但是在很多细节方面大唐却一直在改善,至少照抄秦制度肯定是行不通的,一个朝代的灭亡总是有它自身原因的,这一点李世民还是非常清楚的。

听到李世民的亲口答应,杜如晦高兴不已,十几万人好杀,但是杀完了名声也就臭了,而且实在太有伤天和了,不是一个大国所为之事。接着说道:“陛下心胸似海,万民敬仰,天下民心尽归,实在是我朝之大幸啊。臣以为那南蛮人之所以此次跟随侯君集造反,除了一方面被侯君集所威胁之外,另外一方面也是南蛮人的生活太过困苦,他们生存条件恶劣,多数时候还是衣不蔽体,食不裹腹的状态,正所谓民以食为天,只要解决了百姓们的温饱问题,他们再造反就要困难的多了,臣建议此次叛军被消灭之后,朝庭应该加大对南蛮人的援助。”

“援助?爱卿此言是不是有所不妥?这一次南蛮人可是犯上作乱,朝庭不惩罚他们就已经是仁慈至极了,又岂能再对他们进行援助?如此一来,其它的蛮夷之族见到这个情况,以后犯上作乱岂不是更加的大胆了吗?”李世民疑惑的问道,眉头微微一皱,对于杜如晦的其它建议都颇为赞同,唯独这一条却是一时不明白杜如晦是何用意,不过出于对杜如晦的信任,倒也没立刻加以斥责。

“陛下,臣自然也同意对南蛮人加以惩罚的,不过那是另一方面,正所谓治标不治本,此次南蛮人敢以下犯上地造反,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们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,所以朝庭要想让南蛮人从此以后为对朝庭忠心,这援助一事却是再好不过了。而且,陛下应该知道南蛮之地虽然环境恶劣,但是也是一个木材天然的宝地,那里崇山峻岭的,拥有用之不尽的木材和其它的矿藏,这些都是我们中原内地所缺少的,现在所确的不过是一条大道,能够将这些材料运送到中原来的大道,臣建议此次事态平息之后,可以着令方炎在当地修建一条运输道路,将南蛮与南诏府紧密连接起来,只要道路一通,南蛮人的生活状态就会立马得到改善了,他们可以为朝庭伐木为朝庭开矿石,再也不是简单的渔猎为生了。”杜如晦说道,此事却是他早已经想好了的,此时对李世民陈述起来也是有理有据。